>
2021-10-26 北京一步两步科技有限公司【原创文章,转载需注明来源】
我们平时的工作中, 尤其是软件开发的工作,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是非常正常的情况。而我们也发现,有些同事似乎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,什么样的事情到了他们的手里,似乎都能解决;但是却也不是人人都如此。这就涉及到我今天想要讨论的一个命题: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什么是解决问题的能力?单纯从能力两字来讲,似乎很多能力都跟解决问题相关。比如说学习能力是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一?社交能力是不是也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一?技术能力,理解能力,领导能力,哪一个跟解决问题不相关呢?对, 都相关。但是即使是学习能力相似,技术能力相似,理解能力相似的两个人, 似乎对于解决问题的效率还是不一样的。
我认为,解决问题的能力,起源于一个根本-想要解决的主观意愿;着眼在一个关键-分析问题的来源;最后,才是解决的过程本身。
我先说说主观意愿的问题。这个主观意愿包括这样几个方面:1)决心:我是否一定要解决它。2)信心,我相信我和团队能一起解决这个问题。3)空杯心:这个问题可能是我的问题,也许是我的知识面还不够, 或者是技术还不够精, 或者是我的失误。如果是, 我承认,我担当。
上面说的决心,信心,空杯心,听起来很简单。但是往往,大部分人都折到了这里。要么是觉得这个问题可解决可不解决,等等吧;要么是觉得太难了,你们高人去解决吧; 要么是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,或者是软件/硬件的问题, 反正不是我的问题, 我没问题。
而事实上,有这三心的人,基本上随时遇到问题随时解决,因为经常解决,所以更加树立了自己的自信心,各方面的能力也会锻炼的越来越强。而这三心少一心的人,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。时间长了,不同的人的能力差异就会越来越大。
接着我们说说解决问题的关键:分析问题的来源。也就是说, 问题是怎么造成的。这个过程确实是千变万化。但是总有一些共同的共性可以借鉴。
1)问同事。这是最直接有效并且成本最低的方法。可这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方法。
2)上网search,该问百度问百度, 该问谷歌为谷歌。看看有没有人遇到类似的问题, 并且是什么问题, 然后怎么解决的。
3)对比法,AB两个样本,如果A是完全正确的, 但是B出了问题,那就要对比A和B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区别 。
4)学习可能涉及到的领域的知识。
5)向涉及领域的你能找到的专家咨询。
如果已经定位到了问题的来源,解决问题其实就是个过程了。反而没有什么可说的。自己能力范围内的, 那就去解决。如果有同事更适合解决, 那就求助于同事 或者求助于供应商。
聊到这里,算是把这个命题做了一个浅浅的概括。一定有人做了更深入的研究,也一定有无数的鸡汤文告诉我们怎么提升自己的能力。但是我还是想说, 我这不是鸡汤文, 是天天发生在身边在团队里在家庭中的各种实力引发的我的思考。我还是那句话, 首先得具备解决问题的决心。
版权所有:北京一步两步科技有限公司2007-2022 | 京ICP备10037622 |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787号